测量类

分类导航

三轴加速度拾振器

三轴加速度拾振器
  一、用途及特点
  本款不锈钢圆柱型五芯线三轴加速度拾振器,专为复杂环境下的多维度振动精准测量设计,核心功能是同步采集X、Y、Z三个正交方向的加速度振动模拟信号,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振动监测(如泵体、电机)、重型机械故障诊断、建筑结构健康检测、车载振动测试及实验室高精度振动分析等场景。
  相较于传统拾振器,其核心优势集中于耐用性、便捷性与稳定性:一是不锈钢圆柱结构,采用304不锈钢材质打造壳体,直径60mm、高度70mm的紧凑圆柱设计,兼具抗冲击(耐1.5m跌落冲击)、耐腐蚀(可耐受弱酸碱环境)特性,防护等级提升至IP65,适配潮湿、粉尘及轻度腐蚀性工业环境;二是五芯线集成设计,将2根电源线与3根三轴信号线整合为单根屏蔽电缆,避免多线杂乱布线,降低设备内部、狭小安装空间的布线难度,同时减少线缆间干扰;三是免调节固定参数,出厂前已完成信号增益校准,无放大倍数调节部件,开机即可输出标准加速度模拟信号,无需专业人员调试,大幅降低操作门槛;四是单一直流供电,仅需12V DC电源即可稳定工作,适配便携式锂电池、车载电源、工业直流电源模块等常见供电设备,无需额外电源转换单元;五是精准信号输出,依托高精度压电传感芯体与低噪声调理电路,结合100mV/g灵敏度与±2g量程设计,确保三轴信号低漂移、高线性度,可直接与数据采集卡、示波器、记录仪等设备配接,无需额外信号转换模块。
  二、技术指标
  1.测量参量:X、Y、Z三轴加速度(正交布置,两两垂直,X/Y轴为水平方向,Z轴为轴向),同步输出独立单端模拟信号,全面覆盖三维空间振动测量需求。
  2.加速度量程:±2g,精准适配微弱振动(如建筑脉动0.01g-0.1g)至中等强度振动(如电机运行0.1g-1.8g)场景,避免量程过大导致的微弱信号测量精度不足。
  3.灵敏度:100mV/g±5%(典型值),三轴灵敏度偏差≤3%,确保多轴测量数据的一致性与可比性,为设备振动特性分析、多方向振动对比提供可靠数据基础。
  4.输出信号类型:单端模拟电压信号,输出阻抗≤300Ω,兼容多数数据采集设备(输入阻抗≥1kΩ),无需额外阻抗匹配电路,减少信号传输损耗与失真。
  5.频率响应范围(-3dB):1Hz-1500Hz,覆盖低频脉动(如结构固有振动)至中高频设备振动(如齿轮啮合振动)的主流测量需求,全频段线性度误差≤2%,保证不同频率振动信号的测量准确性。
  6.输入噪声:≤0.15mg/√Hz( 100Hz),极低的噪声水平可有效捕捉微弱振动信号,避免噪声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,尤其适合微振动监测场景。
  7.电源参数:仅支持12V DC供电,电压允许波动范围±10%(10.8V-13.2V),超出范围将触发内置过压保护电路,自动切断供电以保护内部元件;工作电流≤25mA,低功耗设计延长便携式电源续航,10000mAh锂电池可连续供电约400小时。
  8.尺寸与重量:直径60mm、高度70mm的圆柱结构,壳体壁厚2mm,兼顾轻量化与结构强度;重量320g(含不锈钢壳体),虽略重于塑料壳体拾振器,但不锈钢材质的稳定性可减少振动传递损耗,更适合工业强振动环境。
  9.材质与防护:壳体采用304不锈钢,表面经拉丝处理,防锈等级达到GB/T 10125-2021标准中的中性盐雾试验48小时无腐蚀;防护等级IP65,可完全防尘、防喷射水(如车间喷淋清洁),适应潮湿、多尘的工业场景。
  10.电缆规格:配套五芯屏蔽电缆(长度3米),线径0.3mm²,屏蔽层覆盖率90%,有效减少电磁干扰;电缆一端采用M12防水航空插头与拾振器连接,另一端预压端子,兼顾防水性与接线便捷性,可在潮湿环境中稳定使用。
  11.安装适配:底部预留4个M5均匀分布安装孔(孔距40mm,呈正方形排布),适配4颗M5安装螺丝,安装稳定性优于3孔设计,可更好应对工业强振动环境下的长期固定需求。
  三、工作原理
  本拾振器基于压电效应与单端信号传输原理工作,核心由三轴压电传感单元、固定增益调理电路、电源管理与保护电路及五芯线防水接口组成,不锈钢壳体不仅提供物理防护,还能减少外部电磁干扰,无需放大倍数调节,通过固定电路参数实现稳定信号输出,具体工作流程如下:
  1.振动感知:内部沿X、Y、Z轴正交安装三个高精度压电陶瓷片,每个陶瓷片均与钨合金惯性质量块刚性连接(钨合金密度高,可提升微弱振动感知灵敏度)。当被测对象发生振动时,惯性质量块因惯性作用与不锈钢壳体产生相对位移,位移对压电陶瓷片产生机械应力。根据压电效应,陶瓷片在应力作用下产生与应力大小(即振动加速度大小)成正比的电荷信号,电荷极性随振动方向(加速度方向)变化,从而实现对三轴加速度信号的初步捕捉。
  2.信号调理:压电陶瓷片产生的电荷信号微弱且易受干扰,需通过内置固定增益调理电路处理。电路首先通过高输入阻抗(≥10¹²Ω)的电荷放大器(增益出厂校准固定,无调节功能)将电荷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,随后经低通滤波器(截止频率1500Hz)滤除高频噪声,再通过电压跟随器将输出阻抗稳定在≤300Ω,最终形成标准单端模拟电压信号(与加速度成正比)。整个调理过程参数固定,避免人为调节导致的信号偏差,确保输出信号稳定一致。
  3.电源管理与保护:12V DC电源通过五芯线中的电源线输入后,经内置低压差稳压模块(LDO)转换为5V直流电压,为三轴压电传感单元与调理电路供电。同时,电路内置过压(≥13.5V)、过流(≥50mA)双重保护芯片:电压过高时,保护芯片迅速切断供电回路;电流异常增大时,触发限流保护,防止内部元件烧毁。当电源恢复正常后,保护电路自动复位,设备无需重启即可恢复工作。
  4.信号输出:调理后的X、Y、Z轴电压信号与电源正负极通过五芯线实现单端传输,电源负极作为公共地,各轴信号均以公共地为参考基准输出。无振动时,各轴输出标准零位电压(2.5V,即电源电压的1/2),方便数据采集设备判断信号是否正常;加速度为正方向时,输出电压高于2.5V;负方向时低于2.5V,电压变化量严格遵循100mV/g灵敏度关系(1g加速度对应100mV电压变化,±2g量程对应电压输出范围0V-5V)。不锈钢壳体通过接地端子与被测设备外壳连接,可进一步屏蔽外部电磁干扰,提升信号纯净度。
  四、使用方法
  (一)电源与信号电缆识别
  配套五芯屏蔽电缆采用M12防水航空插头与拾振器连接,线身颜色标识清晰,端子定义如下(产品外壳及插头均标注接线说明,可交叉核对):

线身颜色

功能定义

连接对象与备注

红色

电源正极(12V+)

接外部 12V DC 电源正极,电压需在 10.8V - 13.2V 范围内

黑色

公共地(GND)

同时作为电源负极与信号地,需接入外部电源负极及数据采集设备公共地,建议与不锈钢壳体接地端子共地

黄色

X 轴信号输出

输出 X 方向加速度模拟信号,接入数据采集设备模拟输入通道(如 AI1)

绿色

Y 轴信号输出

输出 Y 方向加速度模拟信号,接入数据采集设备模拟输入通道(如 AI2)

蓝色

Z 轴信号输出

输出 Z 方向(轴向)加速度模拟信号,接入数据采集设备模拟输入通道(如 AI3)



  (二)电源连接
  1.电源选型:根据场景选择适配电源:①12V/5000mAh便携式锂电池(带电量显示,适合野外无市电场景,续航约200小时);②12V/1A工业直流电源模块(带过压保护,适合车间固定安装);③12V车载电源适配器(带滤波功能,适合车载振动测试)。所有电源需确保输出电流≥50mA,满足设备工作电流(≤25mA)的冗余需求,避免电流不足导致信号漂移。
  2.接线步骤:
  o断开所有电源,确保操作安全;
  o将五芯电缆红色线接入电源正极(+)端子,黑色线接入电源负极(-)端子,推荐使用端子台固定(避免虚接),临时测试可使用带绝缘套的鳄鱼夹(确保金属接触良好,防止短路);
  o将电缆M12插头对准拾振器顶部接口,顺时针旋转1/4圈直至“咔嗒”锁定,确保防水密封(未锁定将影响IP65防护效果);
  o接通电源,观察拾振器顶部电源指示灯(绿色):灯亮表示供电正常;若灯不亮,用万用表测量红黑线间电压(确认是否在10.8V-13.2V),检查插头是否锁定到位、接线极性是否正确(正负极接反会触发保护,无输出),排除故障后重新尝试。
  (三)拾振器安装与方向校准
  1.安装准备:
  o清洁被测点表面(金属、混凝土等),去除油污、锈迹、灰尘,确保表面平整(平面度误差≤0.1mm);若表面不平整,需用砂纸打磨或垫薄金属垫片(厚度≤0.5mm)找平,避免安装倾斜导致测量误差;
  o选择安装方式:①螺栓固定(推荐):拾振器底部预留4个M5均匀分布安装孔(孔距40mm,呈正方形排布),取配套的4颗M5不锈钢安装螺丝,分别穿过安装孔与被测设备预设的螺纹孔对齐,用扭矩扳手(量程0-5N・m)将每颗螺丝拧紧至1.5N・m(避免过紧损坏壳体或过松导致安装松动),4颗螺丝均匀受力可提升安装稳定性,尤其适合长期振动监测场景;②磁性底座固定(可选配件):将磁性底座(吸力≥20kg)吸附在金属被测表面,再通过底部4个安装孔中的2-3个(对称选择)用M5螺丝将拾振器固定在底座上,适合临时测试场景;③环氧树脂粘合:长期监测场景(≥6个月)可使用高强度环氧树脂,在底部涂抹薄层(厚度1-2mm),贴合被测点后静置24小时至完全固化,粘合前可先通过1-2颗螺丝临时固定,待胶水固化后拆除螺丝,确保安装位置精准。
  2.方向校准:
  o参考拾振器外壳标识:圆柱侧面标注“X”“Y”轴箭头(水平方向,夹角90°),顶部标注“Z”轴箭头(沿圆柱轴向,垂直于X/Y轴平面);
  o水平振动测量(如设备径向振动):调整拾振器,使X/Y轴箭头指向需测量的水平方向,用配套水平仪(精度0.1°)贴紧圆柱侧面校准,确保X/Y轴水平偏差≤1°;
  o垂直振动测量(如设备轴向振动):确保Z轴箭头垂直于水平面(向上或向下,根据测量需求选择),用水平仪贴紧顶部校准,垂直偏差≤1°;
  o安装完成后,轻拉拾振器壳体各方向,确认无松动(螺栓固定需逐一检查4颗螺丝松紧度,磁性底座需确认吸附牢固无偏移),避免安装不牢引入附加振动,影响测量精度。
  (四)信号连接与验证
  1.连接步骤:
  o断开数据采集设备(数据采集卡、示波器等)电源,避免热插拔损坏设备;
  o将五芯电缆黑色线(公共地)接入采集设备公共地(GND)端子,同时将拾振器底部接地端子(M4螺纹)通过导线与采集设备外壳或大地连接(增强抗干扰能力);
  o黄色线(X轴)、绿色线(Y轴)、蓝色线(Z轴)分别接入采集设备三个独立模拟输入通道,记录通道与轴的对应关系(建议在采集软件中备注,避免数据混淆);
  o检查接线:确保无错接(如信号线接入电源端子)、短接(如信号线与公共地短接),确认所有接线牢固后,接通采集设备电源。
  2.信号验证:
  o无振动状态下,打开采集软件,观察各轴输出电压:正常应稳定在2.5V±0.1V(零位电压);若某轴电压偏差超2.4V-2.6V范围,检查该轴信号线与公共地连接是否牢固,或重新测量电源电压(红黑线间);
  o轻敲拾振器X轴正方向(沿X轴箭头),观察采集软件:X轴电压应偏离零位(如升至2.7V以上),波动幅度与敲击力度成正比;Y/Z轴电压波动≤0.05V(无明显变化);同理,分别敲击Y轴、Z轴方向,验证对应轴信号正常,确认三轴信号独立无串扰。
  (五)数据采集设置与注意事项
  1.采集参数设置(无需设置放大倍数,按固定参数配置):
  o信号类型:单端模拟电压信号;
  o灵敏度:100mV/g(严格按产品标注设置,直接影响加速度计算精度,如设置错误会导致测量值偏差10倍以上);
  o采样率:建议为频率响应上限的5-8倍(本产品1500Hz,推荐采样率8000Hz-12000Hz),避免信号混叠(采样率过低会导致高频信号误判为低频信号);
  o采集量程:根据±2g对应电压范围(0V-5V),将采集设备输入量程设为0-5V,确保覆盖全量程,避免信号溢出(溢出会导致数据失真)。
  2.使用注意事项:
  o环境防护:虽为IP65防护,但禁止长时间浸泡在水中(如水下环境),潮湿环境使用后需用干布擦拭壳体,防止残留水分影响接口寿命;
  o电磁干扰规避:避免在强电磁环境(如变电站、高频焊接设备旁)使用;若无法避开,需将五芯电缆穿金属屏蔽管,屏蔽管两端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),同时确保不锈钢壳体可靠接地;
  o电缆保护:禁止拉扯、弯折电缆(允许最小弯曲半径≥25mm),避免M12插头频繁插拔(建议安装完成后减少拆卸),防止接口磨损影响防水性;
  o维护保养:每月检查一次接线与安装状态,重点查看4颗M5安装螺丝是否松动(工业振动环境易导致螺丝松动,需及时拧紧),工业粉尘环境需每季度用压缩空气(压力≤0.3MPa)清理壳体表面灰尘;校准周期为1年,到期需联系厂家或第三方计量机构重新校准;
  o故障处理:若出现零位漂移超0.2V、某轴无信号输出,先检查电源电压(10.8V-13.2V)、接线是否正常;若故障未排除,联系厂家维修(禁止自行拆解,不锈钢壳体拆解需专用工具,且会破坏内部校准参数)。
  五、仪器成套性
  1.拾振器主体:1台,304不锈钢圆柱壳体,内置三轴压电传感单元与调理电路,顶部设电源指示灯与M12电缆接口,底部预留4个M5安装孔与接地端子,出厂附带校准数据标签。
  2.五芯屏蔽电缆:1根,长度3米,M12防水航空插头(拾振器端),另一端预压端子,线身标注颜色与功能,屏蔽层覆盖率90%。
  3.安装附件包:1套,含M5不锈钢安装螺丝(4颗,长度10mm)、金属垫片(4片,适配安装螺丝,防止螺丝拧紧时划伤壳体)、高强度环氧树脂粘合剂(1支,10ml)、水平仪(1个,精度0.1°)、扭矩扳手(1把,量程0-5N・m,用于控制螺栓拧紧力矩)。
  4.校准证书:1份,标注出厂编号、各轴灵敏度(X/Y/Z轴分别标注)、零位电压、频率响应曲线、线性度误差,校准有效期1年,可作为计量溯源依据。
  5.使用说明书:1本,含用途、技术指标、原理、使用方法、维护保养及故障排查,附带接线示意图、安装步骤图解(含4颗M5螺丝安装位置图)及参数设置示例。
  6.产品合格证:1份,证明产品经出厂检验合格,含生产日期、检验员编号、厂家名称、联系方式及质量承诺。

没有了!

BD-Z...

详细地址: 湖南省长沙经济开发区星工场C1座3单元505湖南北斗星空公司